今年,这些省份对钢铁发展这样安排
新年伊始,江苏、河南、山东、浙江、四川出台文件,其中内容涉及钢铁发展,具体如下:
江苏:短流程炼钢占比2025年达到20%以上
1月17日,江苏省工信厅发布了关于印发《江苏省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》的通知,对钢铁行业达峰行动做出具体安排:
1、严禁新增钢铁产能。进一步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、环境影响评价、节能评估审查等相关规定,切实控制钢铁产能。严格执行环保、能耗、质量、安全、技术等法律法规,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应去尽去。进一步优化钢铁行业布局,引导钢铁产能有序转移,着力构建沿江沿海协调发展新格局。(省发展改革委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2、持续推动提档升级。推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,有序引导电炉炼钢发展。鼓励有条件的高炉—转炉长流程企业就地改造转型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。到2025年,短流程炼钢占比力争达到20%以上。支持钢铁企业瞄准下游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,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、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、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、多品种关键钢材,提升高端钢铁材料自主可控生产研发能力。(省发展改革委牵头,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科技厅、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3、积极推广绿色低碳技术。在工艺流程领域,重点深化热装热送、超薄带应用,推广无头轧制、高比例球团冶炼、高炉全氧冶炼、富氧燃烧、氢能冶金等低碳技术攻关,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。在前沿技术领域,围绕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,高效能源转换技术,生物质碳冶金,钢铁烟气二氧化碳与污染物协同治理,钢铁流程低品质乏汽余热资源利用等前沿方向开展研究与创新行动。(省发展改革委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科技厅、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4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。进一步拓宽废钢回收和流通渠道,加强废钢筛选分类,提升废钢加工与预热工艺,支撑短流程工艺炼钢发展。开发钢铁窑炉协同处理社会废弃物技术,推进工业示范应用,实现钢铁窑炉对社会废弃物的协同处理,减少社会废弃物的处理压力和成本,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。优化废钢加工基地布局,提高废钢加工产业集中度。发挥钢铁生产流程能源加工转化功能,构建以钢铁生产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链,推动低品位余热余汽资源热电冷联产向社会供暖供热供冷,与周边工业企业、居民及商业用户等实现水、气、热等联供,实现区域能源、环境资源协同优化。(省发展改革委牵头,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河南:组建省级钢铁集团
1月3日,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《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的通知》。文件提出,推进先进基础材料高端化发展,着力扩大再生金属生产规模,加快钢铁企业装备大型化改造,组建省钢铁集团、新材料投资集团,推进开封时代新能源全钒液流电池基地建设,支持大型骨干水泥企业开展兼并重组。
安钢集团微信公众号2022年12月30日发布的消息显示,2022年12月28日、29日,安钢集团公司总经理、党委副书记、副董事长潘树启到安阳基地调研,深入生产一线,实地了解生产运行情况,并召开座谈会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要求。潘树启指出,从全省范围看,作为河南省*大的钢铁企业,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关注安钢的发展,对安钢在全省钢铁行业中做出的重大贡献、发挥的重要作用始终充分认可。下一步,担负起整合全省钢铁产业的重任,恰逢其势,正当其时。
山东:内陆非规划基地钢铁产能应退尽退!推进钢企创A!
1月3日,山东省委、省政府印发《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,并发出通知,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
其中,涉及钢铁行业的内容如下:
推进钢焦铝产业布局优化。通过产能置换、指标交易、股权合作等方式兼并重组,做大做强日—临沿海先进钢铁基地,优化提升莱—泰内陆精品钢基地,推动内陆非规划基地钢铁产能应退尽退,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大幅提升。围绕钢焦联动、煤基化工一体化,加快现有焦化产能优化整合,焦钢比稳定在0.4左右。打造滨州、聊城、烟台世界高端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。
打造碳捕集利用全链条产业示范基地。探索实施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工程,推动胜利油田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,在具备条件的钢铁、水泥、化工等行业探索建设大型示范项目,支持日照钢铁基地先行先试开展钢铁行业二氧化碳综合利用。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利用废弃油田、矿井等多样化低成本碳封存,拓展二氧化碳在油气开采、大棚种植、冷链运输、高端化工品转化等领域应用场景。
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。制定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。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评级,推进钢铁企业争创A级。大幅压减散煤消费,因地制宜推进“煤改气”“煤改电”,推广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。推进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和深度治理。到2025年,完成国家下达山东省空气质量考核目标,细颗粒物(PM2.5)浓度达到38微克/立方米,有效遏制臭氧(O3)浓度上升,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。
四川:2025年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规模迈上6000亿元台阶
1月3日,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《四川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南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,明确到2025年,培育2~3个超百亿产值的钒和钛产业集群;建成全国*大的海外稀土资源加工基地;培育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钒钛钢铁及稀土大企业大集团,推动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以上。
攀西地区的钛矿资源量世界第一,钒矿资源量世界第三,铁矿占全国铁矿资源量的11.6%;冕宁、德昌一带的稀土矿是全国*大的氟碳铈矿型独立稀土矿,具有分布集中、易采易选易炼等特点。然而,四川省钢铁产业规模只在全国排名第11位,高端产品占比低,产品差异化、特色化不足,优特钢产品和深加工业存在短板;钢铁与钒加工业产能不匹配;稀土产业集中度不够高,矿山和冶炼分离缺乏集团化、规模化发展。
资源优势如何转换成产业优势?《指南》给出的答案是:跳出资源地,发挥其他市州的制造优势,在全省布局产业链。
钢铁产业方面,《指南》提出构建 “一核引领、四擎驱动、多点支撑”产业发展新格局:将发挥攀枝花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作用,打造先进钒钛钢铁材料“联合舰队”和攀西先进金属材料深加工基地;以内江、乐山、达州、江油等地的钒钛钢铁产业基础为依托,打造精品建材基地、不锈钢产业基地、含钒建筑钢材和特种钢材生产基地、高端特殊钢材研发制造基地等,推动钢铁产业综合利用向高端探索;依托全废钢电炉炼钢产业基础,开展示范引领工程,引导全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。
钒产业方面,四川将建设“新能源+储能”钒电池储能示范项目,支持攀枝花建设“中国钒钛之都”、内江建设“中国绿色全钒产业基地”和“成渝双城经济圈全钒液流电池生产基地”,构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,打造钒电池储能产业集群,做钒电池储能产业的引领者。
钛产业方面,四川将打造攀枝花、德阳、宜宾三大钛化工生产基地,推进产城和产融结合,打造攀枝花钛金属生产基地。重点发展高端铸造、装备制造用新材料及高端产品、高端耐磨材料和冶金辅料等产业,持续推进钒钛新材料产业建链成群。
稀土产业方面,《指南》锚定建成全国重要的稀土功能材料基地,提出加快冕宁、德昌稀土矿山整合发展,增强资源保障能力;推进乐山、凉山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集中布局;鼓励成都、绵阳、乐山、凉山、眉山、雅安等地大力发展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。
《指南》给出培育目标计划,着重培育产业集团,支持特钢企业加强协同合作,推动组建特钢企业集团,壮大实力;推动钛化工和钛金属产业聚集,促进钛白粉、钛材及钛深加工企业协同共进,不断提高钛产业综合竞争力;支持资源循环型企业发展,生产循环利用新材料,打造钒钛新材料集群,做大钒钛新材料产业;推动稀土产业整合,延长产业链,深度发展应用产业,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。
政策人才等方面,《指南》也量身定制了支撑措施,包括对开发钒钛磁铁矿和稀土矿给予用地政策支持;将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,探索对外送清洁能源电力在能耗总量考核中进行扣减,满足关键项目所需指标;支持综合运用电力政策,降低生产成本;鼓励产教融合,“订单式”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,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等。
浙江:钢铁冶炼企业减少到10家左右,压减长流程炼钢产能150万吨以上
1月5日,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通知,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,巩固改善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,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起草了《浙江省污染天气消除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拟会同省级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实施,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
《方案》以国家攻坚方案为蓝本,体现浙江特色,谋划了未来3年在协同降碳减污、推进重点工程、强化污染应对、夯实监管基础、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的举措和工作要求。
具体的两个攻坚方案主要内容有:
一是浙江省污染天气消除攻坚三年行动方案。聚焦臭氧和PM2.5污染,坚持区域协同、省市县联动、精准应对,提出了产业绿色转型升级、高污染燃料清洁低碳替代、锅炉炉窑提质增效、企业绩效评级运用、污染天气应对基础能力提升、夏秋季臭氧污染削峰、冬季颗粒物污染降尘、联合监管执法等8方面行动。
二是浙江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方案。以运输结构调整为总方针,以柴油货车、内河船舶、非道路移动机械为监管重点,聚焦港口码头、物流通道、施工工地等重点区域,提出 “公转水”“公转铁”、车辆清洁化、船舶港口机场绿色发展、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发展、油品及油气综合管控、重点用车企业强化监管、柴油移动源联合监管、精准管控能力提升等8方面行动。
其中,《方案》对于钢铁明确提到: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,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,钢铁冶炼企业数量减少到10家左右;推进全废钢电炉工艺,推动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短流程炼钢,压减长流程炼钢产能150万吨以上;逐步整合退出独立热轧企业及工序。降低工业源排放总量,引导火电、钢铁、水泥、玻璃等行业采取更严格的排放限值措施;以涉工业炉窑领域和物料输送、投料等易产生颗粒物污染的领域为重点,鼓励错峰、错时生产。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及火电、钢铁、建材、矿山等工矿企业新增或更新的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化。火电、钢铁、有色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方式运输比例达到80%左右。(江苏省工信厅、河南省人民政府、山东省人民政府等)